關于涉及計算機軟件類專利申請的研究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軟件普遍應用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對于一個研發型的軟件公司而言,想要在市場中某生存,只有充分發揮軟件類專利的重要作用,并對軟件產品形成有效的保護,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由于國內涉及計算機軟件類專利申請的發展起步較晚,在2006年之前,基本上不批準純計算機軟件類專利,計算機程序類專利必須與相關硬件配合作用才能得到授權。國家知識產權局對計算機軟件的專利審查主要依據審查指南的規定。 計算機程序曾被該規定認定為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將計算機程序本身排除在專利法保護范圍之外。
但是,隨著計算機化、網絡化的深入發展,國際上與計算機軟件相關的專利申請也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也逐步擴大??梢哉f,我國緊跟國際腳步認可與計算機軟件相關的發明已成為趨勢。
國內幾家知名IT公司在2010年至2014年的專利公開數量
以下一些國家地區針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審查都相繼發布了新的審查指南:
1996年2月,美國專利商標局頒布了《與計算機有關的發明審查指南》。
2000年12 月, 日本專利局于公布了《與計算機軟件有關(含與商業方法有關的)的發明審查指南》的最新版本。
2001年11月,歐洲專利局發布了新的審查指南。
隨即,我國也在2006年修訂的新審查指南中確立了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基準。
那么,新修訂的審查指南有什么特點呢
06年修訂的審查指南中,“審查基準”一詞沿用了舊版審查指南判斷新穎性、創造性的說法,將判斷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是否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與判斷新穎性、創造性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該專利審查基準確立的目的,就是撥開籠罩在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上空揮之不去的智力活動規則的疑云,明確什么樣的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是專利法保護的客體,可以進入到后續的評價新穎性、判斷性的審查階段。也就是給公眾、申請人、審查員、代理人對某個發明是否應當申請專利、能否被授予專利權以更加明確的心理預期。
那么,哪些軟件類發明可以申請專利,哪些又不可以申請專利,評判標準又是什么呢?
06年之前的舊版審查指南是根據專利法中 “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定義”來判斷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是否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也就是說,如果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是比較偏向一種人為設定的游戲規則,則不給予授權。
而06年之后的新版審查指南將專利法中發明的定義(即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也納入判斷權利要求的解決方案是否是專利法保護客體的體系中,這相當于模糊化了“技術方案”這個概念,為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開了一道可行性的口子。
雖然涉及純計算機程序類的發明專利申請通常都會被認定為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但是新版的審查指南也指明了:如果一項權利要求在對其進行限定的全部內容中既包含了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內容,又包括技術方案的話,則該權利要求就整體而言并不是一種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能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因此,現今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A. 不屬于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但構成技術方案,因此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通俗地講,就是通過將軟件和硬件結合的方式申請專利。
例如,一個生產橡膠制品的硫化的方法:
(a)關閉硫化模具;
(b)裝滿硫化模具;
(e)用計算機計算溫度乘以壓力的值;(該步驟中利用了計算機的特殊程序進行運算)
B. 不構成技術方案,因此不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通俗地講,就是純軟件類的發明,如果該發明中并不是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則不是專利法保護的客體。
例如,一種以自定學習內容的方式學習外語的系統
該系統的特點是用戶能夠根據自己的外語水平自行確定學習的內容,而不是學習系統默認預先設定的學習內容。該系統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根據用戶的主觀愿望確定學習內容,所采用的手段是通過人為地制定學習規則來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因此不能構成技術方案。
C. 屬于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且構成技術方案。通俗地講,雖然也是純軟件類的發明,但是該發明中存在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并達到了一定的技術效果的話,那么也屬于專利法保護的客體。
例如,一種去除圖像噪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獲取圖像的各個像素數據;B.使用該圖像所有像素的灰度值,計算出該圖像的灰度均值及其灰度方差值;C.讀取圖像所有像素的灰度值,逐個判斷各個像素的灰度值是否落在均值上下3倍方差內;如果是,則不修改該像素的灰度值;否則該像素為噪聲,通過修改該像素的灰度值去除噪聲。
該發明專利申請是通過執行計算機程序實現外部技術數據處理的解決方案,屬于技術方案,同時它也屬于一種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因此屬于專利保護的客體。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外,發明專利申請的授權還需要考慮到
1、首先不能是違反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技術方案
例如,違反法律規定的:病毒木馬、破解軟件、賭博詐騙、暴力色情類等;
或者違反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搶火車票類、騷擾廣告類、游戲作弊類、貼吧論壇自動注冊發水貼類等。
2、其次不能是以商業方法形式涉及的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申請
由于其實質在于以自動化的手段(例如利用計算機網絡為平臺)來實現相關的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其并不是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很多的商業方法類專利申請都會被駁回。
比如打車類軟件中加價叫車的方案、將網絡游戲中道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賣給玩家等,這些商業模式上的創新通常也難以通過審查。
但是,基于商業模式所創造出的一系列技術方案卻是可以被授予專利權的。 例如通過利用移動設備進行定位叫車的技術方案就屬于專利保護的客體。
以上只是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時的基本判別方法和要求,除上述條件之外,發明還要滿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10月2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了《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征求意見稿)》,就圖形用戶界面(即Graphical User Interface,英文縮寫為GUI)設計的專利保護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今年3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決定》頒布,也就是說,自2014年5月1日起,軟件圖形用戶界面就正式受專利法保護了。
在了解了涉及計算機程序發明專利申請的可行性分析后,我們就可以針對軟件類產品進行專利的分析挖掘了。
針對軟件類產品的技術發明點挖掘通??梢詮囊韵陆嵌热胧?,將一款軟件類產品進行拆分,尋找可專利性的技術點和發明點。
如:
1、前端UI類:
(1)靜態展現:如IOS界面中四排APP圖表,下面DOCK欄一排常用圖標,蘋果外觀設計專利。
(2)交互:如滑動解鎖技術,蘋果前后累計申請十多件發明。
2、數據傳輸類:
保證數據傳輸的效率,速度、安全性的技術;降低網絡占用、提高穩定性,網絡切換的技術;如云加速、離線下載、P2P類技術;編解碼類技術、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交互或同步的流程方案等等。
3、服務器后臺類:
數據存儲、查詢、響應處理、服務器負載管理等。
經過以上分析,相信大家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會有一個基本的理解。
作者:李祎帆、張立
來源:溫州甌越專利代理有限公司